保險是保障,是支出,不是儲蓄

週末在誠品坐著看完《平民保險王》這本書,又有了一些心得。 
 
書不厚,才240頁,內容及用字都很淺顯,最可貴的是作者身為保險經紀人,卻站在保戶的立場闡明保險該怎麼買才划算,適合有保險需求,或者想知道如何讓自己的保費繳得更合理的人閱讀。 
 
以一句話來概括的話,那就是教人如何用低廉的保費買到足夠的保障。 
 
現在保險商品為了吸引客戶,多是強調還本或者投資保障結合的保險,看起來似乎很棒,但回歸到保險的本質來看,這些商品在給予保戶的「保障」上難稱足夠。 
 
保險兩字,保障風險,花一筆錢去買對未來風險的保障。但對於保戶來說,未來的風險可能發生,也可能不會發生,若風險未曾實現,那麼繳出去的保費形同丟入水中,有去無回,這豈不是種損失嗎?會這樣想的人,多半是把保險當作一種多功能的儲蓄吧,希望風險發生時能夠得到補償,平安無事時它又能回本,最好還可以投資,成為理財賺錢的工具。 
 
但,這樣子的保障真的好嗎? 
 
就像我們想利用閒錢投資理財時,會先考慮保險一樣,在思考保單能替自己賺多少前,是不是要先檢查這些保單能不能給自己和家人足夠的保障? 
 
保險不是儲蓄,而是一種消耗性的支出,像是汽車的安全氣囊。 
 
有人會覺得安全氣囊使用年限到了要換新就是虧到嗎?要賺是吧,裝上去隔天馬上發生車禍就是最賺了啦,但這是買保險的目的嗎 囧? (我跟汽車不熟,如果安全氣囊沒有使用年限,請不要吐槽我…Orz) 
 
從保險公司身上賺越多越好?這是很多人對保險的迷思,因為現在太多種誘人的商品了,反而讓人忽略掉保險的核心價值其實在於風險發生後,對自己及家人的扶助,理賠金應該要能夠替代你所能創造的金錢價值。 
 
講了這麼多,有沒有個衡量標準來判定自己的保險夠不夠? 
 
平民保險王的作者說保障至少要千萬,綠角則舉例說一個年收入60萬的30歲男性,期望養家到65歲,他的保險要達到900萬保額(詳細說明見此文,再次引用)。 
 
那麼,來看看我自己的保單。 
 
不算醫療險和防癌險、意外險(不講這三種是因為在比較了解保險時才保了適合自己的險),終身的投資型保單100萬,15年期的儲蓄險50萬,合起來每年10萬左右的保費,我掛點的話家人會拿到150萬的理賠金。 
 
150萬多嗎?如果有父母兒女要撫養,150萬五、六年內就精光啦…… 
 
如果把保額提高到900萬呢?900萬是150萬的6倍,一年要用60萬的保費去達到900萬的保障?開什麼玩笑,我生活不用花錢啊 XDDDD 
 
這就是把保險當作理財工具的情況下,所能得到的遠遠不足實際需求的保障。 
 
《平民保險王》一書的主旨正針對此,教人如何買到足夠的保障而不用花掉太多無謂的錢。書裡提出的工具是一年一期定期壽險意外險。 
 
壽險通常是最單純的保險,沒有什麼回本、投資,只有單純的按時繳費,事情發生了給一筆鉅額理賠金的設計。 
 
市面上常見20年期、30年期的定期壽險,為什麼《平民保險王》獨推一年一期的定期壽險呢? 
 
相較於一次訂下20、30年的契約,所繳保費固定,一年期壽險每年都要去辦續保,每年的保費也會逐步增加,它麻煩了些,但也因此擁有能調整的彈性。 
 
之前有說過,壽險是為家人保的,當家裡失去自己這個經濟支柱,壽險就能適時彌補,讓家庭不會陷入經濟困難,讓小孩子可以正常成長到能有經濟自主能力的年紀。換句話說,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越重,壽險就越需要保足;反之,當父母都已仙去、兒女也都長大,這時候還需要高額的壽險嗎?(剩下的風險就是全殘,所以也不是說完全都不需要)

一年期的彈性優勢就在這裡,當自己30~40歲的時候可以保千萬壽險,50~60歲時可以降到五百萬、三百萬,定期壽險一次買千萬,就一直要付這麼高額保障的保費到二三十年後了。同理,若某年開始背了房貸,用這種壽險來提高對風險的應變能力也很便利。(前提是房貸之外付保費還夠啦 XDDD) 
 
一般人都會跟保險公司買保險,但現在產險公司也能賣壽險、意外險和醫療險,而且保費通常比較便宜,像我自己的意外險就是跟產險公司保的,100萬的保障年繳不到1500,提高到千萬保障的話也才年繳不到一萬五。把儲蓄險的保費挪去繳意外險還剩一半,保障卻多了850萬……(不會全部用意外險補強啦,意外險只賠意外身故或全殘,不包含疾病死亡) 
 
《平民保險王》的內容不只介紹一年期壽險,還有一些常見保險迷思的Q&A,例如號稱免費的保單、買錯保險該怎麼辦、單身不婚族如何規劃保單、孤兒保單等等,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看看 :) 
 
 
再聊一點儲蓄險。 
 
有人會想,儲蓄險通常時間都短,六年、十年,就當作定存一樣的工具嘛,反正…… 
 
反正怎樣?大家都覺得突然在路上被撞死、突然發現罹患絕症的不會是自己就是了() 
 
把保險當儲蓄,其實也是一種期待它能回本的思考方式。 
 
但是,若你存錢在它那,利息比存在銀行少的時候(要扣掉營業費用之後才計算利息),你還要存在保險公司那嗎 XD?  
 
雖然說有個好處是強迫儲蓄,讓人慢慢擁有一筆錢,而不是不知不覺把錢花掉啦(這個說法大概是保險業務員的基本話術之一 XD?)……但要這個效果的話,有其他理財工具也做得到,不用靠人的定性。 
 
這變成一種對保險的定義的問題,你期待保險只是一種發生事才產生效果的保障,那它就只是種支出;若你期待繳出去的保費在你沒用到的情況下還可以回收,那它就是種強迫儲蓄。 
 
當然,保障因此有差,同樣一年花5萬,真的發生事情,前者的家人得到500萬的保障,後者的家人拿到90萬。 
 
真以保險的本質來看,保險真的只是買安心的,像前面所說的汽車安全氣囊 XD 
 
我知道這種時間到了沒用到就可以拿回錢的保險很誘人,但是若站在保障的角度來看,我要買到我覺得安心的保障,那保費我真的負擔不起…… 
 
保單價值準備金那篇講的確實是保單的價值沒錯,但若加上保障的考量,保單的價值或許沒數字上看起來這麼大() 
 
 
題外話,在聊保險的時候從Ellen那聽到保險法的基本精神: 
 
保險的出發點其實是互助,比如說有10個人每個月拿出一萬塊,假使有天有人出事了,這個人的家人就可以得到其他九個人的幫助,而不用耗用到政府或是其他有限的社會資源。 
 
郵局也有類似的互助設計,每個員工每個月會從薪水裡面撥出20元到互助金裡面,只要哪天有哪個櫃員算錯帳,虧錢了,先用互助金去抵損失,不用櫃員立刻賠償全部的損失。今天你幫了別人,未來有一天你發生狀況其他人也會幫你,保險的精神也是這樣 =w=  

在〈保險是保障,是支出,不是儲蓄〉中有 3 則留言

  1. 在下有讀過這位作者另一本《聰明買保險》
    因而與您這篇文章有相近的共識

    給妳一個讚ˇˇ

發佈回覆給「匿名訪客」的留言 取消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